筑牢互聯網發展根基 大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主任曾宇表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2021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基礎資源領域以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為指導,持續強化互聯網基礎建設,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應對國內外互聯網基礎資源領域風險挑戰,取得了新的進展。從本次《報告》中可以發現以下特點:
互聯網基礎建設穩步推進、5G規模全球領先。截至2021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達62023塊/32,較2020年底增長7.6%,IPv6普及應用取得新的成效。光纖寬帶用戶占比從2015年底的56%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94%。信息領域新基建蓬勃發展,我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96.1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當前我國5G應用創新案例已超過9000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數量占比位列全球首位。
信息技術研發不斷加快,多領域實現突破。在芯片技術領域,我國芯片封裝和測試行業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這為我國全面推進芯片制造裝備技術體系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芯片制造方面,我國實現7nm芯片試產,取得新的發展。依托龐大的應用市場,我國近年來在人工智能芯片、基于開源指令集高端芯片、行業專用芯片設計領域同樣發展迅速。在人工智能領域,人工智能技術與智能制造、智能政務、智能交通等領域加速融合,在構建智慧城市、推動技術應用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是網民規模突破十億,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1.6%。二是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基本形成,有效助力產業數字化水平提升。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綜合性+特色性+專業性”的平臺體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000萬臺(套),工業APP超過59萬個。三是互聯網新應用加速普及,拓展社會生產生活新空間。截至2021年6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39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453萬,占網民整體的23.7%;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3.8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3506萬,占網民整體的37.7%。四是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數字惠民邁上新臺階。截至2021年7月,我國正在運行的各級政府網站數達14537個。在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中,99.6%的事項實現網上可辦,89.8%的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數字化浪潮開啟,數字化轉型成為“十四五”發展重要命題
CNNIC副主任張曉發布《報告》并進行了解讀。她指出,當前,數字化轉型的浪潮已然開啟,并將成為“十四五”發展的重要命題。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產業、社會及治理都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的腳步,通過此次報告可以觀察到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的可喜變化:
一是產業端數字化的“加速與融合”。首先是數字產業化蓬勃發展,呈現出強勁加速勢頭。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業務及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互聯網及相關服務企業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20%,保持高速發展動能。其次是產業數字化如火如荼,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零售領域,網絡零售成為消費的新引擎,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3.7%;在服務領域,移動支付打通餐飲、外賣、旅游等多個線上線下服務場景;在工業制造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基本形成,智慧工廠、無人機巡檢等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推陳出新。
二是社會端數字化的“擴大與縮小”。首先體現在用戶總體規模的擴大。截至2021年6月,我國的網民規模已經突破十億,超過七成的人口上網;超過10類互聯網應用的用戶規模在5億以上,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到26.9個小時,互聯網應用塑造了全新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其次體現在細分群體使用率差距縮小。得益于基礎設施與配套數字化服務“軟硬件”的不斷完善,農村群體與城鎮居民互聯網普及率差異較2020年12月縮小4.8個百分點。下沉市場短視頻使用率已超過一二線市場,網絡視頻和即時通信使用率與一二線市場持平。健康碼普及及適老化服務的進一步完善,推動50歲以上中老年群體互聯網普及率快速增長,該群體占網民比例較去年同期提升5.2個百分點。
三是政府端數字治理的“提速與有力”。首先是反壟斷監管強調市場公平。在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后,2021年上半年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實施《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標志著全新的互聯網監管時代的到來。其次是數據立法凸顯數據安全。數據安全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相關立法和執法加速推進,《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先后出臺。數字治理立法及監管的方向日益明朗,“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問題納入到法律監管,有助于進一步規范市場和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將對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和發展軌跡產生深遠的影響。
網民規模破十億,互聯網應用和服務構建起數字社會新生態
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表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網民規模超過十億,互聯網發展呈現以下四方面特點:
一是十億用戶接入互聯網,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應用滲透最強的數字社會。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互聯網應用和服務的廣泛滲透構建起數字社會的新形態:8.88億人看短視頻、6.38億人看直播,短視頻、直播正在成為全民新的生活方式;8.12億人網購、4.69億人叫外賣,人們的購物方式、餐飲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3.25億人用在線教育、2.39億人用在線醫療,在線公共服務進一步便利民眾。
二是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提升,城鄉差別在縮小。截至2021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97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9.2%,城鄉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縮小至19.1個百分點。一方面,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9%,農村和城市“同網同速”,讓城鄉互聯網接入鴻溝逐步縮小。另一方面,農村數字經濟新業態不斷形成。“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初見成效,以直播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新模式發揮帶貨能力,成為引領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新路徑。
三是中老年網民規模增長最快,普遍服務得到重視。2021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互聯網網站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和《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在服務原則、技術要求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要求,為中老年網民更加深入地融入互聯網生活,共享互聯網紅利創造了便利條件。在政府、企業、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老年網民群體在總體網民中的占比有顯著增長。截至2021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為28.0%,較2020年6月增長5.2個百分點。
四是對互聯網平臺經營及數據安全加強監管,引導互聯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一方面,對平臺反壟斷的監管持續加強。2021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并實施《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有關部門先后對互聯網領域多起涉嫌違法違規問題開展調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平臺“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另一方面,數據保護的立法執法加速推進。在立法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先后出臺,標志著我國信息安全法律保障體系初步完善。
互聯網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盡管人類社會已在21世紀創造了輝煌成就,但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面對嚴峻挑戰,世界各國紛紛向東眺望,希冀中國能給出破解之法、開鎖之鑰。在第48次《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高質量的數字經濟發展為破解人類共同挑戰提供了可行方案。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進一步發揮支撐引領作用,促進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日益提升、結構優化升級、創新更加活躍,成為未來產業的核心引擎,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一是數字產業化進程不斷加速、規模持續擴大,推動數字消費、數字貿易等領域穩步發展。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6.14億戶,較2020年底增加1985萬戶。2021年上半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533億元,同比增長8.7%;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業務收入6951億元,同比增長25.6%;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2.83萬億元,同比增長26.0%;軟件業務收入4.42萬億元,同比增長23.2%;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6.33萬億元,同比增長22.1%。在數字消費方面,截至2021年6月,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汽車聯網設備的使用率分別達19.8%、13.3%、12.3%。數字化產品及服務釋放巨大隱性價值和社會福利,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產生重要影響。在數字貿易方面,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全國目前已經發展到105個。國際數據港建設項目、多邊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等均穩步推進。各地數字貿易港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國際合作深入開展,為穩定世界經濟貢獻中國力量打下了新的基礎。
二是產業數字化對數字經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凸顯,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在農業方面,無人拖拉機、無人拋秧機、“5G+智能大棚”等智能設備推動農業生產養殖過程的精準感知和智能決策,助力農業發展從信息化走向標準化和智能化。在工業方面,截至2021年6月,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3.7%和73.7%,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準備度持續提升;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柔性生產制造、無人機巡檢等“5G+工業互聯網”數字化應用場景加速拓展。在服務業方面,從餐飲、旅游到辦公、教育、醫療等各類傳統服務市場因數字化賦能實現了線上線下共融,進一步帶動服務業繁榮發展。同時,智慧供應鏈系統不斷優化企業基礎運營,大數據與機器學習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驅動管理,大數據平臺指導企業完善運營規則和策略,為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機遇。
我國信息通信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創新勢頭強勁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信息通信業乘勢而上持續推動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聚焦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創新應用,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在上半年取得積極進展,迎來發展“開門紅”。
一是信息通信業正迎來由大向強的躍升。網絡能力大幅提升,全國所有地級市全部建成光網城市,千兆光網覆蓋家庭超過1.6億戶。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3.65億戶,占全球80%以上。普惠民生成效顯著,我國固定寬帶和移動網絡單位流量平均資費大幅下降,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全國行政村通光纖、通4G比例均超過99%,有效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技術實力持續增強,我國企業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占比38%,全球領先。光網絡設備市場份額全球第一,人工智能芯片、深度學習算法等關鍵技術創新活躍,量子信息邁入第一梯隊。6G通信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1.3萬余項,占全球35%,位居全球首位。我國形成衛星批量生產能力,低軌衛星星座體制技術試驗取得突破。互聯網蓬勃發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2020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11.8萬億元,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432.2萬億元,均位居全球首位。我國11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三十強。
二是工業互聯網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突出亮點。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標志性產物,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300多個地級行政區,部分省份已實現工業互聯網外網所有地市全覆蓋以及工業園區廣覆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進程明顯加快,累計在建項目超過1500個。標識解析體系“東西南北中”五大國家頂級節點穩定運行,運營二級節點達156個,覆蓋全國25個省(區、市),標識注冊量達到349億。“綜合性+特色性+專業性”的平臺體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量和工業APP數量增長迅速。全國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全面建成。
三是融合賦能推動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化。工業互聯網賦能數字化轉型應用范圍逐步擴大至40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融合實踐呈現千姿百態,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典型模式加速推廣普及。“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水平不斷提升,覆蓋20余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在電子設備制造、采礦、鋼鐵、港口、電力五大重點行業,形成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現場輔助裝配等十大應用場景。各省(區、市)也立足自身優勢,積極開展應用創新探索,工業互聯網在促進地方經濟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提升。
文章轉載:中國工業新聞